疫情期间,学生不在校,老师指导学生论文面临新问题。本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届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积极督促学生配合,通过QQ或微信联系学生,不厌其烦地提供一对一的即时指导(见附件)。论文修改基本做到研究生三遍;本科生次数不限,直到满意为止。虽然有小插曲和种种担心,偶尔有些波澜起伏,最终结果还算不错,假期里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同时协助学院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也为国内兄弟高校同行提供了自己的经验。

    我校材料学院2020年硕士论文答辩分2批次:第一批答辩时间为6月6-7日;第2批时间为7月5日。课题组9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今年本人指导9位本科生、5位硕士生毕业论文;参加校内本科生分组答辩、硕士研究生答辩会议2批次14人,校外(上交、山大、石大)博士研究生(预)答辩3次、上大博士生开题报告1次。审阅硕士论文二十几篇。本博文的样本数不少于70篇。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本科生、硕士、博士论文撰写、答辩期间存在的不足,或许可为疫情常态化以后的学生、导师和管理者提供些许借鉴。

一、管理相关问题及表现形式包括:

    1. 整体结构格式不符合学校学位论文统一要求。个别学生用发表的小论文简单拼凑,没有体现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联系,没有第二章单独实验部分。虽然,我以前也注意到某机构博士论文可以由小论文组成,每一章试验结果都有实验方法的介绍。个人不大赞成这种格式。在多数情况下,论文结构不外乎平行结构和垂直结构。对于平行结构,试验方法大多相同,如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这样也许会出现大量重复性文字。

    2. 少数学生论文有些单薄,工作量上显示不太够。因为疫情影响,也没有办法补实验。对于下一届学生来说,年前一定要完成所有试验,以免黑天鹅事件出现,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稍有不逊,或将留下一生的隐患或遗憾。

    3.个别学生平时发表了两篇或多篇高档次期刊论文,或有些自满自负情绪,不听从老师的修改建议。好在学位委员会严格监督下,学生最终按要求进行了认真整改,论文质量大为改观。

    4. 论文外审前,请教授委员会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论文坚决不送审。否则,很可能出现非常被动的局面。

    5. 导师是第一负责人。导师把关不严,学生不听话,需要利用制度来惩戒。

二、学位论文普遍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阅读量少。不了解本领域同行或顶级专家团队的工作情况,没有跟踪前沿重要进展。

    2. 蜻蜓点水。综述内容不全面,体系不系统、知识碎片化,点到即止。

    3. 吃夹生饭。综述的系统性还欠火候。综述不具有历史追索性,说一半、留一半。

    4. 爱炒现饭。重复课题组历届学生学位论文的内容,思想陈旧,没有新意。没有读原始文献,吃二道饭,人云亦云。

    3. 平淡无味。没有寻找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争论(Issues)焦点在哪里?有味道的论文会指出争议或科学问题。

    4. 议论不够。大多数论文对前人的工作进行简单罗列。综述需要建立、发展和完善相关研究方向知识体系;需要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述说和评议,指出不足;需要比较、分析和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说外行话。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概念混淆: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专业术语使用不专业,特别是非科班出身,跨专业时容易出现。

    6. 重复问题。在前言和后面章节中对于原理的解释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式多次重复出现。

    7. 缺乏严谨。数据有效数字太长、图表数据无偏差,误差棒、显著性差异分析。

    8. 语言问题。中文英语化;母语基础不好,“的、地”不分;有的句子太长。中英文标点不分。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科学网异同比较是思维创新的第一需要 下一篇:科学网暑期听看清华大学雨课堂主讲嘉宾邹晓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