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18:21  栏目2

  完善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机制。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要素统筹为目标,以技能培训为支撑,以产销订单、利益分红为纽带,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采用信贷、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措施,引导、鼓励龙头企业落地贫困地区,逐步实现龙头企业对合作社全覆盖、合作社对贫困户全覆盖。

  多种方式探索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从实际出发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积极引导投放产业扶贫贴息专项贷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用好用足增减挂钩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  姜大明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即“拆旧”),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乡建设(即“建新”),把在城市实现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支持“三农”的土地政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不断拓展完善,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的资金渠道。

  但这项政策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对增减挂钩政策重视、研究不够;一些相关部门对政策理解有差异,求稳怕乱,主动作为不够;工作实施不够规范,对中央确定的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复垦原则把握不够准确。为此建议:

  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动增减挂钩政策的落实,使之在有限时间内产生更大效益,形成推动政策落实的工作合力。此外,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入研究政策运用,切实抓好政策落地的组织实施,使有条件的贫困地区都能把增减挂钩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同时,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尊重地方创造。最后,规范资金使用具体方向和办法,现阶段增减挂钩收益应主要用于扶贫移民搬迁和债务偿还,不要过于分散。

  

  借力文化扶贫提升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  王林旭

  文化扶贫是提高文化水平、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关键和根本,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深远意义的长期工作。为此建议:

  以“搬下来”为契机,实施易地搬迁新区文化创新工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实施文化扶贫过程中,既要继承原有的文化传统,又要在文化管理思路上、资金筹措途径上、文化服务内容上、文化交流方式上融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新区的文化建设注入更开放、更丰富、更现代化的内容。

  动员群众“学起来”,把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作为新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议将“依托传统文化,吸收现代文化,以提升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确立为新区文化建设的原则。在少数民族新区,开展基本学习:学语言、学文字、学技能、学艺术。学语言和文字是脱贫的基础,学技能和艺术能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

  将民族地区与外界“连起来”,把加强“文化开放性”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原则。通过制定引导和扶持政策,吸引外部人才和本民族外流人才进入新区开创事业,挖掘和发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拓宽旅游业市场,建立起与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供求互补关系。

  

  更加关爱扶贫干部

  全国政协常委  马志伟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累计派出第一书记43.5万人,驻村干部278万人。目前,仍有19.5万名第一书记、77.5万名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险地奔波在贫瘠的山水之间和贫困群众中间。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个平均海拔3200米的贫困村,村民大部分出去打工,山坡上的土地撂荒10年以上。第一书记组织农民荒山造林几百亩,给子孙们留下绿色资源。他还积极发展党员,作为将来村两委的接班人,他说:“我出生地是第一故乡,部队是第二故乡,扶贫点是第三故乡。”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合力攻坚的关键期,要更加关爱扶贫干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优厚待遇和便利通道,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

  尽快出台扶贫兜底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兜底力度。我们看到,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户还难以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途径实现持续脱贫,返贫风险较大,兜底政策将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抓住健康扶贫这个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  王培安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落到实处(建言) 下一篇: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聚焦提案质量打造工作精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