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
“南京路上好八连”从霓虹哨兵转型为特战尖兵。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伞降着陆。
“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海训时进行沙滩格斗。胡雪峰 摄
营房还是那座营房,八连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面风高浪急,潜泳500米后,周小龙浮出水面。
他对自己这次考核的表现还算满意——出水点与目标点误差8米,定向潜水课目成绩良好。
从某警卫侦察分队调入“南京路上好八连”3年多后,士兵周小龙与八连一起开启了转型之路。
与一些南下北上、千里移防的单位相比,八连的改革转型似乎没有那么轰轰烈烈。
2017年4月25日,时任连长李旭带着全连官兵摆开四面威风锣鼓,迎接改革后融入的新鲜血液——周小龙等14名从外单位调入八连的新战友。
李旭把新战友迎入营房,热情地帮他们整理完床铺后,八连转型的第一步——“合编”,就算完成了。
安顿完新战友,李旭怔怔地看着连旗上熟悉的“摩步八连”换成了陌生的“特战八连”,恍惚间感觉自己也成了连队的一名新人。营房上“南京路上好八连”7个烫金大字,提醒着李旭,这依然是自己成长了10年的连队。
八连有每天晚点名背诵《八连颂》的传统。那晚,口令下达后,新来的战友面面相觑,手足无措。个别有心人在点名前向八连士兵请教了连训,背诵起来也吞吞吐吐。
讲评当天工作时,李旭看着底下战友迷茫的眼神,隐约感到“肩上的担子轻不了”。
很快,一次官兵思想调查证实了他的感受:不到六成的人认为自己能很快适应特战岗位,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连队的老传统与新任务不相适应。
调查问卷上这些数据,展现了一个相当严峻的形势。
“拒腐蚀、永不沾”“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八连的三大优良传统。这些崇高的精神品格,曾使八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如今,一些官兵觉得,这些传统与当前聚力特战转型的新形势有些格格不入。
第一个被传统“撞了一下腰”的,是少数民族士兵吉木呲呷。为了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八连在洗漱间设置了一个节水桶,官兵洗漱后的水倒入节水桶中,冲厕所时再重复使用。
刚调入八连,性格大大咧咧的吉木呲呷没有在意,多次把洗漱水直接倒进水池。一次晚点名,他被重点批评。
“在老连队,这根本不算个事。没想到,在八连却被‘上纲上线’,一点情面也不留。”吉木呲呷有些想不通。在他看来,军人把训练搞好就行了,八连坚持的这些东西总感觉“有点虚”。几次摩擦之后,吉木呲呷甚至向上级申请调离八连。
无独有偶,新调入的士兵杜尚斌对每月两次上南京路为民服务也颇有微词:“上海老百姓生活水平那么高,免费的理发、补鞋服务对他们帮助能有多大?我们特种兵平时训练任务那么重,每月还要去为民服务,意义何在?”
这些现象,让李旭深刻认识到:“合编”只需要一纸命令,合心合力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八连党支部很快召开“诸葛亮会”,研究解决新转入官兵的融合问题。几名支部委员都谈到,自己真正对八连产生归属感,就是第一次在南京路上为民服务时。“直面那种纯粹的军民鱼水情,没有人会不动容。”李旭说。
不久后的一个清晨,吉木呲呷、杜尚斌等人登上了去南京路为民服务的车。
来到服务点,看到早已等候在那里排成长队的老百姓,杜尚斌的内心忍不住开始翻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说:“虽然我来的路费比理发的钱还多,但能见到你们八连的兵,我就觉得值。”
更让杜尚斌吃惊的是,每次八连为民服务,老人都要坐一个多小时车赶到南京路,一来就是几十年。
“当兵那么久,那一刻真正感受到了军人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荣光。作为一名八连的兵,我的归属感从来没有那么强烈!”杜尚斌说。
在回来的车上,这些刚来上海不久的士兵无心欣赏繁华景色,低着头沉默不语。吉木呲呷凑到李旭身边悄声说:“我再也不想离开八连了。”
破冰已经开始。他们趁热打铁,组织“优良传统怎么看,特战转型怎么办”大讨论。
全连得到3点共识:艰苦奋斗,从生活上“吃苦”向训练上“刻苦”延伸;拒腐防变,重点防止不良价值观对奋斗精神的腐蚀;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更是对革命军人价值观的塑造。
吉木呲呷在训练生活中劲头十足,后来成为八连第一个参与国际军事交流的士兵。如今,他参加某次国际特种兵联演的照片,就挂在连史馆的墙上。
站在转型的起跑线上,曾经的“光环”变成了现在的“包袱”
八连士兵尤轶凡的转型记忆,是从一次“屈辱”开始的。
上一篇: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旅开展涉网清理整治 下一篇:“国际军事比赛-2020”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