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终结果并不像最初的想法那么简单。“实事求是地讲,几年下来,双方的协作并不理想。”张志刚告诉《中国科学报》,“两个单位同是事业单位,机制上不兼容,合作期间问题不断且难以解决”。

 

2014年,上海启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该怎么建,谁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从事多年相关研究的张志刚在与上海市各部门讨论后认为,科创中心不应该只是一个机构或园区,而应该是构建一个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高校、政府及创业者、投资者等可以形成高效而紧密的协作。

 

如此多的要素,注定生态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要围绕大学开展,这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的共识。”张志刚说。

 

2015年,本已按下“暂停键”的合作,在科创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又以另一种方式重启。吸取此前经验教训,多方形成共识成立了统一运营团队。当年,张志刚被学校批准离岗创业,从副教授的身份转为上海零号湾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身份的转变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接着,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聚集区(以下简称零号湾),2016年零号湾成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零号湾诞生至今,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大学科技园与零号湾及大零号湾的关系,王伟明和吴斌都给出了解释。吴斌说:“不同概念,一个主题。”他表示,都是以大学的人才、技术为核心,与产业结合,进行成果转化。

 

高校学科和地区产业两手抓

 

在零号湾5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在零号湾原有基础上,再次携手合作共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大海洋科研创新平台及产业化基地”,并以区域功能、产业、形态作为心开发点,打造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海洋装备、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促进各功能区交互融合、协同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和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又有了各自的期许。林忠钦希望将此科研创新平台打造成海洋装备新高地;闵行区委书记倪耀明则希望闵行在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型转化区的道路上继续迈进。

 

在董淼军等人看来,大学科技园要想在众多科技园区中脱颖而出,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必须要坚持高校学科和地区产业两手抓。

 

他解释说,首先要依托高校,对接优势学科。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集传统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教学、创业指导等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依托大学科技园优越环境、政策措施、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围绕优势学科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其次要立足当地,对接区域产业。紧密对接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科技园的发展要与区域产业定位相吻合,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新常态下,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需升级为产学研大平台,使大学科技园与地方产业相融合,将产业化的孵化渠道建立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加强校地合作。”董淼军等表示。

 

在科创中心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张志刚有信心再将“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打造成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四川农业大学:湖北增加招生计划,科教融合培 下一篇:河南大学:重视通识教育 培养“知古今、通文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