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学术界积极行动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诸如提倡学者良好的学术行为并强调学术自律,摒弃急功近利的学术态度,对学术造假以及学术腐败现象零容忍,避免学术评价的门户之见等。一个风清气正,尊重知识与真学者且具有创新活力并兼收并蓄的学术氛围是有效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前提。


第二,进一步强化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学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如从学术的外部治理体系看,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学术生产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转变对学术的评价方式,给予高校、学者在学术探究上更大的自主权。从学术的内部治理体系看,需要努力构建起内部学术委员与外部需求以及社会第三方评价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坚持论文发表与社会贡献相结合的评价内容,并坚持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学术评价价值取向。


第三,需要根本性改变现有学术资源供给与分配制度。如从政府层面改变现有的学术评价与学术资源分配直接挂钩的做法,适度实现学术评价与资源分配的脱钩,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性研究来说,政府只需要将资源分配给那些学术水平高且能做到学术自律的学者即可,至于怎么做、多长时间完成以及产出多少科研成果,这些都是学者自身决定的事项。还比如在制定教师薪酬政策时,适度改变现有薪酬结构,降低绩效奖励性工资比例并大力提高岗位性基本工资的份额,让那些有志于潜心学术与教书育人的教师和研究者能够有十年甘坐冷板凳的充分理由及物质保障,才有可能出现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行为。

  
信息也是生产力,精简才是硬道理!情报猎手带你突破信息迷雾,每日独家为您锁定最有价值的IT行业新鲜事。打开微信,扫描关注,赢取每月粉丝奖!百度测试文字!www.baidu.com

上一篇:科学网暑期听看清华大学雨课堂主讲嘉宾邹晓辉 下一篇:科学网[转载]Nature 上发表的牛津大学博士生建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