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形成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强有力的保护伞而言,强制报告制度的出台,以及全国首个强制报告App的上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但这个新事物背后还有不少工作需要细化,强制报告App也需要不断完善推广。”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的意见颇具代表性。
“最需要细化的是有关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制度。”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廖革红说。
日常工作中,廖革红接触的来做人流的未成年人,或者父母带来检查的未成年人,他们都很紧张害怕,担心被人知道,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强制报告制度本身已经提及,要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但在具体操作中医生报告哪些信息,报告多少,已经上传到App上的信息如何严格保密,公检法与教育、民政、街道社区等多单位部门联动时,如何有效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这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廖革红说。
此外,廖革红建议要进一步细化对医生、教师等报告人的保护机制。
“虽然现在法律法规赋予了医生、教师报告相关线索的权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当事人是不愿将信息报告上去的,一些医生担心这可能会加剧医患矛盾。”廖革红说。
“从拒绝看客这个层面来看,强制报告App具有很大意义,但发现之后怎么办?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刘希娅说。
2年前办理的一起虐待儿童案,让孙文静一直难以释怀。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家庭条件不好,妈妈有些神经偏执,一不如意就会打她。一次妈妈失手将女儿打倒造成头部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检察院介入后,孙文静发现,小女孩的父亲已经入狱,又没有其他亲属可以抚养她。如果剥夺了她母亲的监护权,小女孩的处境可能更加艰难。最终检察机关只能对孩子母亲采取训诫教育措施。
“如果小女孩的遭遇及早被发现报告,也许她的处境会好一些,但光发现肯定解决不了她的问题。”孙文静说,要解决类似问题,首先要完善对无良好抚养条件未成年人的国家救助、收养等一系列制度,而现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责编:赵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