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持续建强“红色堡垒”
7个
制定村、社区等7个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
6大类
通过全面自查,查找出6大类10440余个问题
298个
累计推出298个省、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本报沈阳讯 (通讯员 刘阳)平整的沥青路延伸到村户,道路两旁鲜花姹紫嫣红。“以前我们这个村是个有名的落后村,可自打佟书记来了以后,变化可大了……”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村民王大爷说的“佟书记”是佟亮。
2016年,潘家堡镇“慧眼识珠”,将80后党员致富能手佟亮派到家乡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补充了3名年轻、有朝气的村委成员。村党支部带领青年创办公司、公开合理竞价发包村集体资源、集中整治村屯环境、设立党员固定课堂及流动课堂……就这样,昔日的软弱涣散村转化为省级文明村。
近些年来,沈阳市委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制定村、社区等7个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红色堡垒”工程,引导全市2.7万个党支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成为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坚强堡垒。
该市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通过支部自查、上级党(工)委检查、组织部门抽查的方式,每年对支部进行一次“体检”,推动支部工作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市委组织部印发《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等7个标准的通知》,结合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实际,突出各自特点,在支部的组织设置、基本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和支部委员会建设等方面,明确支部工作的具体标准,建立起一套可执行、可操作、可评价的指标体系,让基层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活动,每年组织基层党组织对照标准认真自查,一条一条对标对表,并建立整改清单、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强力推动整改。通过全面自查,全市共查找出6大类10440余个问题,除需要长期推进的事项,其余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沈阳市积极适应新时代行业、领域的特点,在扩大覆盖、创新设置、优化质量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推动支部设置由“组织覆盖”向“提升功能”发展。
红巾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人口密度大、住房面积小。针对这些问题,社区党委打造“特设”党支部工作模式,围绕业缘、趣缘、地缘、志缘等“按需”设置,以典型人物姓名、特定群体名称等“按誉”命名,采取“一部一队”(一个支部管理一只志愿者服务队伍)形式“按效”定责,组建了22个“特设”党支部,实现“一个支部一个亮点,一个支部一道风景”,既满足了党员自身需求,又增强了服务群众力量,搭建起以“特设”吸引凝聚党员、促进党员作用发挥的全新组织平台。
该市以县(市、区)委和市直各党(工)委为单位,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支部建设工作,对每个支部进行客观评估、分类定级,通过创建一批示范支部、倒排一批后进支部,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近两年,累计推出298个省、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51个,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进。
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党委是沈阳市第一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为切实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和平区成立了“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将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的成功做法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方法,以“传帮带”方式复制到其他社区、推广到和平全区,使全区的支部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工作室开办以来,已举办6期培训,受训人次达348人次。
一位社区副书记在“跟班”学习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全天候跟着胡书记了解文安路社区工作模式及流程,一起研究解决社区突发问题、常规问题,感觉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上一篇:“水火”淬青春 下一篇:筑牢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