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地委党建品牌创建办的一份文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试行‘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银行’制度、‘道德银行’制度、‘党建+农村垃圾兑换银行’制度,厚植农牧民群众的现代化文明意识、生活意识、环保意识,为乡村振兴积蓄正能量。”《关于“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创建“明星银行”工程的实施方案》中,不仅明确了试点单位,还逐项罗列了具体载体,以便于操作。
谋定而后动,示范强引领。在地委领航带动下,阿里地区按照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集中打造、连线成片,梯次推进、动态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全地区范围内打造10个党建示范村,创建2个机关引领、7个行业规范、4个新兴拔萃示范点,通过规范党建阵地、内涵建设、基本台账、制度机制、服务功能、特色载体,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突出党建主题、彰显行业特色,示范带动百村全面进步,在实现标准化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亮点纷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这句话在阿里地区有着生动的实践。今年以来,阿里地区围绕实施党组织提质增效工程,严格执行《阿里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行为规范》,研究制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晋升计划,坚持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动态清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华丽蜕变,焕发出新气象。
同时,针对基层任务不会抓、不敢抓、无人抓的问题,实施党员“精品”工程,制订骨干队伍能力提升和党员干部作风转变计划,健全“五个一遍”村(居)支部班子能力提升机制,累计开展“双语”培训227场次,着力打造一支善学习、会思考、业务精、作风优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从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到主动补齐短板创功绩,党建品牌创建成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好的试金石。”阿里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卫华表示。
岁末隆冬,冈仁波齐脚下的岗莎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1164名村民正聚集在活动场所暖廊,等待分红。“‘创建集体经济第一村’,是荣誉,更是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继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选择岗莎村创建“第一村”,是阿里地委深思熟虑的成果,岗莎村党支部书记多吉白玛对此十分重视。
实施“十三个‘第一村’”内涵提升工程,是阿里地区全力打造基层党建品牌的缩影。“十村示范,百村提标”“机关引领、行业规范、新兴拔萃”“八大先锋”“明星银行”和“四个一”党员便民服务点(保健站)……早已成为党建品牌最醒目的标签。
“以党建品牌为引领,以服务内涵做提升,通过‘出彩党建’品牌,凝聚发展动力,培育时代风尚,规范组织建设,为党旗增光添彩。”深化品牌内涵,何兴茂信心十足。
融合式党建进一线:
品牌引领 助力发展
“感谢组织对我的帮助。夏岗江矿泉水厂在家门口建成了,不仅能挣钱贴补家用,还能照顾孩子上学,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谋求的幸福生活呀!”
3月,一个平常的上午,家住达瓦村的普琼扎西来到措勤县达雄乡人民政府,将自己做的酥油茶带给村干部品尝。
“看清大局、明确标准,才能明白创建的深意。我们牢固树立‘党建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品牌创建为动力,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何兴茂介绍。
品牌的前进之路,在于发挥党建作用助力中心工作,如此,党建品牌才能更有说服力,才能真正形成凝聚力,才能有效发挥示范效益。
强品牌是创品牌的延伸,阿里地区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的定位,通过品牌效益与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工作效能,实现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建设、文明创建次第开花,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守边固边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红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让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力,为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谈起创建的品牌,左左乡党委书记凌遗春收获颇丰。
今年以来,阿里地区持续实施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程,建立“三级责任”体系的“三包”帮扶机制,发放党员“三包”工作联系卡4万余张,实现82家地(中、区)直单位2758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305户4968人,推广“支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牧户”和“书记带头、党员示范、专干帮办”模式,推行“空壳村”清零、薄弱村扶持行动,精准选派经济指导员和乡村振兴专干274名下沉服务基层一线,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全面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